内地影市复工一年记,该发生的事情都会发生

麻花影视Aaron影视资讯人气:432时间:2024-07-17 01:02:33

作者 / 吕世明

电影市场复工整整一年了。

对于所有从业者和观众而言,这一年颇为魔幻,甚至要比过往四五年的“突飞猛进”都值得回味。

去年的今天,内地一部分影城逐步开启了预售(正式复工7月20日),市场的热度在一步步的攀升,特别是《八佰》的上映,让沉寂多日电影院热闹起来。

去年国庆档到今年元旦档、春节档以及接连下来的几个小档期,内地影市的表现都不错,似乎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起来,即便部分影片存在了争议,也没有动摇电影院作为最佳观影终端的地位。

略显遗憾的是进口片的缺失和低迷,这一年除了《哥斯拉大战金刚》达到了普遍行业预期之外,大部分A级进口片均未能获得理想市场的回报,甚至以往那种1-2/3亿体量的进口片也大为减少。

从问题和困境中找到答案需要一个时间和过程,也许这一整年,会让内地电影和从业者找到自身和行业上已有和可能要发生的一些问题。

观众加速并迭代

影迷忠诚度提高

回想一年前内地电影院复工的前前后后,对于大部分从业者可能是一个煎熬的过程。但对于大部分影迷观众来说,看不到对于还不至于“抓心挠肝,难以承受“,这种落差可能是今时今日一些情况发生的诱因。

复工初期的情况和所有人预期都类似,没有任何一部大片敢于紧急落位和定档,以至于大部分观众一直到《八佰》上映前后才陆陆续续回到电影院,尽管复工最初也上映了一些不错的国内外影片。

不过令所有人略感意外的是,最初一些被赋予“活久见”和“爷青回”的经典进口片重映未能都取得良好的成绩,除了像《阿凡达》《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星际穿越》之外,大部分重映片的票房都不算理想,这里不乏口碑极好的《天堂电影院》和《情书》这样的经典影片。

也许因为这些情况的出现加之这一年整体进口片的乏力表现,会让所有人产生一种进口片“不行了”的错觉,同时复工后《八佰》《我和我的家乡》《拆弹专家2》《送你一朵小红花》等不同类型和不同档期的影片都拿到创纪录的票房,也让行业内外对国产片 优质档期便能支撑后续市场有了“信心”。

但今年春节档后,除清明五一略有成绩之外,在平常工作日内地票房成绩都不够理想,一瞬间国产片也不香了。很多人会把这种现象理解为国产片内容不行了,也会有人分析到对于档期的依赖太过严重,非重点档期的投入力量不够充分。

其实这种原因更多还是因为观众产生了微妙的更新和迭代,从对一部分进口片和重映片的评价便可知晓,一部分更青年的观众进入到电影院,同时像今年春节档《你好,李焕英》的火爆和逆袭,也让这种情况变得更加明显。

如果没有疫情影响,主流观众更新和迭代是缓慢且潜移默化,后疫情时代让这个过程变得更快更迅速。以往更多成熟度和粘性较高的进口片影迷,虽然仍旧有好的粘性和观影习惯,但在消费能力和冲动性方面,已经远不及更年轻的观众。

好在于双方面的观众对不同类型影片都存在了一定的消费能力,只不过对于更青年的观众而言,他们的消费持续性不够强烈,同时也容易被新鲜事物和其他热点“短暂”吸引,但其他新旧的消费方式方法仍旧不会对电影模式形成长久冲击,反而他们自身很容易被其他新兴消费热点所取代。

类型不断探索,

新旧模式不停冲击

即便有疫情的冲击和影响,真正意义上根据疫情开发制作的影片数量并不多,毕竟对于观众和行业而言,但凡有正常的社会秩序平稳的运行,几乎不会有人会刻意在电影里面去找寻所谓的疫情和疫情对社会影响。

这因如此,在恢复“正常”的工作秩序后,电影院的放开略滞后于其他行业,甚至要晚于影视剧集的拍摄。所有初期比较严格和特殊的手段,更多成为一种心理方面的障碍和阻挠因素,毕竟在三月底,部分地区就已经逐步开始对封闭场所进行有秩序的恢复。

从《八佰》的破冰,到后续部分影片实行“分时段密钥”的施行,所有的一切都是为了更好的让市场持续运行,这一切很难讲是因为疫情导致的,毕竟在终端影城所出现的很多问题都已经是顽疾,不用一些特殊手段去调整,势必会在未来出现更大和更难挽回的危机。

因为项目孵化期的原因,疫情后上映的大部分影片仍旧由相当数量的过往影片。但不得不承认,这些影片已经对比以往较单一类型的影片有了更多的变化,这种变化也让很多“勇敢者”尝到了红利和甜头。

其实在影片类型的多样化方面,内地已经在前两年做出了多方面的调整和变化,甚至一些影片也的确是契合到相依的时间节点和政治文化事件,同时在制片的能力和效率方面,通过高密度和高强度的合作,也会在尽可能的短时间内做出有票房回报保障的影片。

只不过供给平衡性方面和产品落位输出能效执行上,仍旧会存在过分的集中和缺少明确目的性的定档,很多时候会仅强调影片的文化符号,而忽略掉影片实际的文化内涵,虽然可能拥有不错的内容,但很难在短时间内匹配到适应的观众群体。

十余年前,我们从胶片发行逐步一点点过渡到更便利的数字发行,这个过程煎熬且漫长,但这一年复工后,内地所迎来的改变变化更直接和明显,从春节档《你好,李焕英》的成功,再到五一档的《悬崖之上》,都能看到类型的不断变化和革新,这反而可能是后疫情时代所形成独特消费心理,可能出乎了很多人的预料,但这一切发生的自然且顺利,而且也都遵循了疫情前的一些市场规律和痕迹。

档期内竞争力加强,

各档期需要平稳过渡

尽管现在内地电影市场有了远比早年更完备和有效的数据分析和计算方式方法,但仍旧很难窥探出每个档期才有可能成为执行效率最高、实现票房回报可能性最佳、出现票房黑马几率最大的内因。

但疫情后的这一年,多少会让过往期间的一些水分被洗涤掉,无论是影视公司的业绩还是宣发公司实际的执行效率,都会变得更透彻和清晰,能否有真正叫得响作品和能否有更有效且多变的执行方案,成为考量这些公司的最佳机会。

在实际观众载体和容量未变的大前提下,能够让有绝对消费能力的第一批观众在第一时间去电影院看自己的影片成为了关键,特别是在一些重点档期,这部分观众出于“尝鲜”和“优先体验“的心理,往往不会对价格有更多的敏感,尽管在舆论范围内,重点档期的价格上涨一直被诟病和引发争议。

如果从票房数字来看,因去年暑期档被“腰斩”很难有可比性,但无论是之后的国庆档、贺岁档和今年的清明和五一都有不错的表现,只不过在过往曾经有不错表现的六一和端午节略显暗淡,但这也有可能是因为消费热情在之前过渡消耗,后续的票房更多是一种市场的延续性,而并不完全是因为影片内容本身的问题。

一年前的暑期档开端作为内地复工后的开局略显仓促,即便影院端已经停工半年,但复苏的初期的确会面临各种捉襟见肘的情况,但伴随市场的一步步的恢复,到今年暑期档如果还说项目筹备不足已经很难服众了,而且在部分献礼片未能达到更高票房的情况下,相关管理部门更多是希望有影片能够及时落位来添补空间。

从2015年内地电影市场火爆起,暑期档实际的竞争力在不断的调整和变化,2015年暑期档有124亿,到了2016年基本持平,2017年因战狼2出现档期票房提升到153亿,2018-19也都出现了10亿左右的增加。

依照正常的市场运行规律,在国庆、春节、贺岁和元旦等档期都实现了票房平稳后,今年暑期档如果在项目供给平稳的趋势下,实际票房空间和容量是应该有较恒定产出,其基础是观众消费习惯和相关管理部门统一调配功能。

复工一年的票房接近500亿,其实已经达到了2017年的水准,照比大部分人的心理预期可谓成功了,毕竟在心理层面让观众和行业恢复是需要一个时间去过渡的。

在欧美体育文化娱乐和电影院逐步恢复的情况下,进口片的供给可能只是一个时间上的问题,内地这一年在重点档期已经做得非常完备,问题和缺憾在于衔接段很难依靠国产片去做一个过渡,从目前的态势来看,期望国产片完成这个任务有点一定的困难,进口片即便在内地的影响力和票房有一定萎缩,依旧会成为未来内地电影市场稳定的输出。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jmlliu@outlook.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5 麻花影视 苏ICP备88888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