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家栋是个不甘于安逸的演员。当某个范畴做得称心如意,甚至游刃有余的时候,就会想着打开另一个新天地,由电视跳到电影,由配角演到主角,由影帝兼任监制,入行30年没一刻停下来,每一刻都尽量将自己无限伸延,涉及更多,得到更多。
本来当个影帝,大可以选一下剧本,一年拍几部戏然后慢慢享受生活,但家栋就是觉得那样不好,于是十年前当上监制一职,既要跟编剧日夜钻研剧本,又要照顾前辈演员管接管送,不愿意因为享受那份满足感,更大原因是对这一行有30年的感情。他曾透露是这一行养活了他,到现在自己可以为这个行业贡献一份力量,最起码在别人眼里,都是以前香港电影是怎样怎样的,不如实际点想想以后做些什么。可能是因为有这种心态,对于行内大大小小事都有意见,都放上心,包括对前辈演员的尊重,或是新一代演员的演技培训,他都看在眼里。
林家栋现在最看重的是他最新监制的《杀出个黄昏》,经常在接受采访的时候问别人有没看这部电影,觉得这部电影怎样?又没什么好的建议;自2010年的《打擂台》成功杀出重围,开展了林家栋当电影监制之路,所选的题材都是不适合合拍,他的目的就是让观众在合拍题材以外有另外一种选择。
近年林家栋更是自掏腰包,自资开拍《杀出个黄昏》,亦有力出力,零片酬接拍《手捲烟》。有时候朋友请他帮忙,电影可能很少片酬甚至是0片酬,他总是大方答应,只要是为电影圈,你赚多赚少都无所谓,平时肯帮人,急时有人帮,说不定什么时候你会找朋友来帮忙。
林家栋1988年参加艺员训练班正式入行,花10年时间由路人甲做到《大闹广昌隆》、《茶是故乡浓》,他不单是电视剧的主角,更是电视剧的福将,做男主角的剧集收视必爆,再做下去必然成为视帝。不过拍到《酒是故乡醇》,发觉自己开始成为复制收视的机器,于是他决定不再续约,2001年正式离开无线签约刘德华,开始进军电影界。
当你在电视台大哥前大哥后的被称呼,去到电影圈其实什么都不是。「拍摄都不觉得有大分别,有人帮你化妆、准备服装、倒茶递水,好好招呼。去到宣传你就是有区别,人家一拖十,独立化妆间,独立厕所,你呢!这边,全部人一起化妆吧!说出来不是要介意什么,只是体会到你在电视台再红,去到电影圈都是新人,还没有市场定位的一群。
在没有定位之前,就要不断去尝试,小角色要做,大配角都演,只有一句对白的一样照接。不是每个人都能接受到这种落差,但林家栋缺并不介意那些表面的东西。这么多年后你看过来,又发现自己已经去到另一阶段,不再需要被这些东西牵引住,最重要自己脑袋还能动。
回看这二十几年,成功由电视艺人转到电影还当上一线甚至影帝的,都已经是古天乐、张家辉、林家栋这一代,往后都未有成功例子,林家栋就留意到近年来,社交平台兴起,大家都自行拍片开直播,长期以一个既定的面目接触观众,这原来都成了演戏的障碍。
正如当年有前辈提自己,你选择进剧组,便不要去拍综艺。你拍10套电视剧,你会做到有3、4个形象出来,你拍20集综艺,20集都是同一个形象。现在电视台都一样,我都会好奇为什么这么多艺人叫人网购?看得多观众又是否接受他演另一个形象出来?到底观众要看哪一个,其实艺人在互联网的表演,就像演了20集综艺节目,但你要清楚自己适合演哪一个,是否还能回到娱乐圈找到自己的定位。
回想当年刘德华在谈他对林家栋的印象时,刘德华表示当年是签过林家栋但一直都是出演配角,有一天林家栋说想拍一部成本只要200万的电影无奈资金不够,刘德华看了剧本后给了他400万的制作上限,结果拍了3个月后林家栋又找到刘德华说资金还缺一点,之后刘德华又增加了200万,到最后林家栋又找他说还是差那么一点点,当时刘德华才发现上当了,之前说低成本,但电影都拍到这个地步,不可能最后腰斩,只能再投入200万,最终拍完了这部《打擂台》。
虽然这部电影最后在香港只有135.17万的票房收入,但却带给刘老板前所未有的荣誉。在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礼上,《打擂台》一共获得7项奖座,可以说是当年的大赢家。
一个人能吃苦,不怕累,敢突破,人品好,相信离成功就不会远,近年来林家栋的演技是有目共睹,希望他在幕后也同样给大家精彩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