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主旋律作品层出不穷,观众的好评也不断。
从开年的《觉醒年代》到如今热播的《百炼成钢》,再到即将上映的《革命者》、《1921》,吾辈青年都重温了动荡年代下,革命先烈的伟大壮举。
不同演员还原同一段历史,饰演同一个角色,自然会生出比较。
大家的还原度,自身气场的吻合,对角色的理解,都会塑造出不一样的角色形象。
就拿先驱革命家“李大钊”来说,荧幕上就有多位男演员饰演过他的形象,他们在角色背后的故事各不相同,所以塑造出的人物各有所长。
今天,我们就来盘点一下塑造过“李大钊”的7位男演员,走进他们背后的故事,看看谁是还原度最高的。
01 张桐的细腻
今年的白玉兰奖入围名单一公布,离谱”便被网友刷上热搜榜,原因是在《觉醒年代》里出演“李大钊”的80后演员张桐没能获得提名。
张桐演得怎么样,民意已经说明了一切。
而当初《觉醒年代》制片方找到张桐演“李大钊”时,他第一时间冒出来的想法是不想演。
怎样才能让这个人物既符合历史,又真实、生动、鲜活,怎样诠释好一个人格伟大、坚韧的人物,这些都是不易攻克的难题。
抱着一颗敬畏之心和谦虚之心,张桐接下了这个“硬骨头”。
其中一点,就是在李大钊和赵纫兰长相厮守的爱情中,张桐融入了细腻的“人情味”。
两人存在着年龄差距、文化差距、思想差距,但是在婚姻中彼此尊重,彼此信赖,都很长情和深情。这就要求演员在反差中体现细腻。
刘琳饰演的赵纫兰贡献了教科书般的演技,对手演员的给力,让张桐有了情感着力点。
在一场告别戏里,赵纫兰决定自己带孩子去乡下,不给李大钊先生造成负担,让他安心搞革命,两个人最后都背过身默默流泪。
张桐的动情隐忍,让“李大钊”鲜活起来,让观众感受到他不光是正义的革命先行者,更和我们一样是活生生的人。
02 张颂文的坚决
张颂文是观察型演员,他一直有个奇怪的“爱好”,无论他拍戏多累,只要有空,他就会去剧组附近的菜市场找卖菜大妈闲聊,观察过往的人群。
在接到《革命者》里“李大钊”这个角色时,张颂文的第一反应是怎么能让大家相信李大钊他是一个人,而不仅仅是课本里的一个名字。
在史料记载中,有个信息触动到了张颂文。
李大钊每个月在北大图书馆上班,工资100多大洋,但是他上高中的儿子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有一年儿子吵着过年要件新衣服,李大钊就在生活费里挤出给他来做了新衣。
结果这天,他一个北大的学生到他家来请教问题,天气很凉,学生穿着一件很薄的衣服,很冷,李大钊就把准备给儿子过年的新衣服送给了他。
李大钊每天中午在北大吃饭,饭盒里面就一个窝窝头,一年到头都很非常单一,但他的月工资很高有180元。北大校长蔡元培跟财务说,每个月的工资不要交给李大钊,要交给他老婆。
因为李大钊一般在拿到工资后头一个礼拜就全部花完了,资助学生,印刷先进刊物,共产主义小组的活动经费,他全部拿出来。
从这些小事上入手,张颂文就大概了解了“李大钊”是个怎样的人,起码对待革命,他的态度是无比坚决的。
缺吃少穿都无所谓,他要的是革命最后的胜利。
03 汪涵的文雅
汪涵作为芒果台的台柱子,主持能力自然没得说。
在现场直播的晚会中,每每都能看到汪涵的身影,更是在危急时刻,贡献了很多机智“救场”名场面。
汪涵本身就很有文化涵养,身上的书卷气浓厚。
他曾为了保护正在消逝的方言、乡音,自费拯救方言,参与语言资源保护。
从读书人的气质上,他确实和李大钊先生有相似之处,这也是汪涵塑造这个角色的先天优势。
平日里,汪涵曾被不少人调侃,像是带了假发套的徐峥,很容易带来喜感。
在标识感的长衫和眼镜加持下,汪涵往身上一穿,在外形上就颇有几分相像。
为了让观众更有代入感,《百炼成钢》剧组在汪涵的扮相上,也是下了一番功夫。
不仅如此,汪涵这次还大胆使用原声,台词功底让观众感受到声型贴合,也是属于他独一份的“汪氏风格”,带来不小的突破。
大概是汪涵身上自带学识浓厚的文雅感,在他说出李大钊就义时的那段台词时,格外让人动情:
身可死,文化不可绝。
如今这太平盛世,如您所愿。
04 李晨的厚重
李晨算是“李大钊”的扮演者里,比较有争议的一位了。
好多看过《1921》点映的观众都表示,李晨版的“李大钊”很难让人有代入感。
一来是因为《觉醒年代》里张桐的演绎,拔高了及格线,大家再看别人的演绎,很容易拿他当模板进行对比。
二来是因为近几年李晨常在综艺里露面,减少了演员身上该有的“神秘感”。大家看到他就会想到《奔跑吧》里面的“李铁牛”,会瞬间出戏,更无法客观评价他的表演了。
这也是为何一些演员坚持不参加综艺的原因,保持神秘感,把能量放在塑造角色上。
虽然观众的眼光无法改变,但是李晨还是下了一番苦功夫的。
他演出了革命者身上的厚重感,尤其是带伤静坐的细致表演,抛开他的综艺形象,单就表演片段来说,是非常传神的。
李晨也是从青年演员一步步打磨出来的,自然在演戏上有自己的本事,只是演员让观众出戏,确实是个大问题。
如果李晨接下来还想靠作品说话,势必要进行一番取舍了。
05 陈建斌的沉稳
陈建斌曾在历史剧《开天辟地》中,饰演“李大钊”。
蒋勤勤早前就希望自己的演艺生涯中,能饰演一次“宋庆龄”,她和黄磊合作《四世同堂》时,黄磊看了她的扮相觉得非常像“国母”。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黄磊这么一说,蒋勤勤回去之后就买了不少书,对宋庆龄的生平进行了解,越看对她越着迷,这回终于如愿。
而陈建斌饰演的“李大钊”,他再次沉稳精准地塑造了这个角色。
看过《甄嬛传》的观众应该了解,陈建斌自带“不怒自威”的气场,所以演起伟人李大钊,他同样是驾轻就熟。
至于他对自己在剧中的扮相评价,陈建斌反倒不好意思地笑笑:
李大钊先生比我更秀气多了。
不过好演员向来是以演技说话,陈建斌这一版也交出了让观众满意的答卷。
06 张嘉译的激情
他在“五四运动”中慷慨激昂的演讲,成就了影片中的经典。
在拍这段戏时,为了演出斗志昂扬、声嘶力竭的感觉,张嘉译怕自己太过话剧腔,所以没有用科学的方式发声,拍完这段戏嗓子已经哑了。
为了真实还原这段历史,演员们也跟着剧组南下北上,冬天的长春冻得张嘉译脸上肌肉僵住,说不出台词,硬是把词憋出来的。
刚适应了这种冷,剧组又转战广东,一下子就让张嘉译激出了高烧。
在那样的身体情况下,张嘉译依旧坚持完最后两场戏,才去到医院。
07 李雪健的经典
说起荧幕上最经典的“李大钊”形象,当属李雪健在电视剧《李大钊》里的精彩演绎了。
这部电视剧在1989年播出,看过的应该观众,都已经成了孩他爹妈了。
虽然年代早,各方面的技术比起现在都十分有限,但是创作的激情是一样的,当年这部戏还拿下了“飞天奖”,足可见其质量。
李雪健更是看重每场戏,每个角色。
在他的演艺生涯中,塑造过一系列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但是进入不惑之年,他却被查出鼻咽癌。领导立刻劝停,他却很坚决地说:
戏在我手里停了,那我还不如死了。
上午治疗,下午拍戏,李雪健就这样坚持了下来。
有了这段经历,让李雪健更加珍惜每次演戏的机会,把每个角色都当做是自己最后的谢幕。
凭着这份赤诚之心,李雪健老师的表演也镌刻进几代观众的记忆中。
如今,我们这代人是站在先辈的肩膀上平视世界,何其有幸。
我们无法感同身受他们的披荆斩棘,只能通过荧幕上的一个个角色,走近他们了解他们,靠得更近一点。
但影视桥段里的悲壮,终不及他们经历的万分之一。
今天我们读着先辈的故事,明天要看我们的故事了。
生逢盛世,当不负盛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