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日本动漫史,有两个人不得不提,一个是“日本动画界的黑泽明”宫崎骏,一个便是“日本漫画界的开山鼻祖”手冢治虫。
八十年前,年仅十四岁的手冢治虫在电影院里看到了亚洲第一部有声动画长片《铁扇公主》。
看完之后,他的内心因震撼而久久激荡着,没想到给小孩子看的动画,竟可以如此精彩绝伦,男女老少都看得津津有味。
就是那一次的观影经历,让他下定决心改变理想,从当一名医生变成一名动画师。
这部《铁扇公主》出自于中国动画大师万籁鸣之手,当年被日军所得,经录制拷贝后,在东京、大阪等地放映。
八十年代初,手冢治虫带着他的代表作《铁臂阿童木》到中国访问,特地要求见万籁鸣,他对陪同参观的随行人员一再提到:“万籁鸣是我的启蒙老师”。
两人见面一见如故,万籁鸣画了孙悟空,手冢治虫画了阿童木。
两个角色肩并肩,寓意中日动画宗师友谊长存。
直到手冢治虫在1989年去世前,他还给万籁鸣留了一句遗言:我已变成孙悟空西去了。
作为手冢治虫一生的爱豆,万籁鸣的一生也是一个伟大的传奇。
六十年代,万籁鸣凭借他的镇山之作《大闹天宫》为中国动画开疆辟土,但没想到的是,这部114分钟的长篇动画,出道即巅峰,成为中国动画史上难以逾越经典。
法国《世界报》不吝赞美之词:《大闹天宫》不仅拥有堪比美国迪士尼动画的美感,而且造型艺术是迪士尼完全做不到的,它完美地表达了来自中国的传统艺术风格。
七万张手稿拼成的动画片,在44个国家地区播出,60年后依旧难超越。
然而,这部神作的背后却是几十年的艰辛与坎坷,叙说着一代动画宗师毕生的理想诉求。
《大闹天宫》第一次试片时,万籁鸣回忆到:“孙悟空在笑,而我却在流泪……”。
万籁鸣从少年起就开始怀有的“将大闹天宫桥段变成动画”的梦想,经历了大半辈子,直到1949年才真正变成了现实。
万籁鸣的西游梦
1900年,万籁鸣出生于南京一个小商人家庭。
6岁时,开始上私塾,在课桌上偷偷画老师,被发现后,老师不但没惩罚他,还夸他画得好。
从小,他就喜欢听大人讲《西游记》的故事,每当听到天不怕地不怕的孙悟空,竟然翻不过如来佛祖的手掌心时,他就感到愤愤不平。
晚上,万籁鸣和他的朋友们一起表演皮影戏,演的是孙悟空逃出了如来佛的手掌心,每当演到这里,台下的观众就情绪高涨,拍手叫好。
19岁的万籁鸣学画漫画,他总是将《西游记》带在身边,心里老惦记着那种猴子。
他立志当一名出色的漫画家,画起漫画来颇有那股“猴劲儿”。
1920年代初,外国动画片传入国内,万籁鸣看后,决心创造出中国的动画片。
在他的资助下,二弟万古蟾、三弟万超尘、四弟万涤寰都读了美术学校,毕业后都在商务印书馆工作。
兄弟四人租了房子,开始试制动画片。
四人买来一台老旧的木壳摄影机,自己动手改装。
因为白天要上班,他们只能利用夜晚时间作画、拍摄,胶片冲印就在楼下厨房进行。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万籁鸣的动画制作一度受阻。
尽管形势紧张,条件艰苦,1941年,万氏兄弟带着一群练习生边学边画,坚持完成了时长2小时20分的《铁扇公主》。
这是孙悟空第一次以卡通的形象出现在大家面前,大手大脚大眼睛,细胳膊细腿雷公嘴,由由于万籁鸣受到迪士尼的影响,第一次亮相的孙悟空竟然和米老鼠有几分神似。
万籁民在该部动画中融入了中国山水画的风格,上映当天万氏兄弟突发奇想,用红黄蓝色的玻璃在镜头前晃动,黑白动画在火焰山一段有了光怪陆离的色彩。
《铁扇公主》大获成功,万籁鸣着手开始准备下一部作品,他认为《西游记》中最能表现孙悟空,天不怕地不怕英雄情结的段落,就是大闹天宫。
1949年,万籁鸣受邀赴香港,拍摄孙悟空主题的动画片,但由于老板突然变卦而撤资,最后没有拍成,他的“大闹天宫”的动画梦也因此破碎。
就这样沉寂和等待了好几年,万籁鸣又迎来了新的契机。
50年代,他离开香港,回到内地,在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任职,先后拍摄《猪八戒吃西瓜》、《济公斗蟋蟀》、《人参娃娃》等剪纸动画片。
直到60年代,万籁鸣领命拍摄《大闹天宫》,这次他终于又有机会实现自己朝思暮想四十多年的西游梦了。
一群“疯子”才能做的动画
61岁的万籁鸣被任命为导演,他带领着制作团队做了各种前期准备工作,比如去北京各大宫廷楼阁采风取材。
但是,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那就是邀请工艺美术学院的教授——张光宇出山,担任该片的总角色设计师。
这份特殊的任务书落到这个年近六旬的张光宇手中,列表里总共罗列了14个主要人物形象的要求,和7、8个主要场景的要求。
一接到设计任务,老人就开始构思,创作。
在家中墙壁上,贴满大大小小各种各样的美猴王,有头部特写,有全身照,有的脸型更削瘦,有的已经拿上了它的宝贝金箍棒……
最终“脸似蟠桃,红鸡心绿眉毛,鹅黄上衣,豹皮短裙,红裤黑靴”的孙悟空得到了万籁鸣的认同,这个旷世经典的形象从此深入人心。
张光宇用不到1年的时间,一口气创作了20多个角色形象,以自己20年来的全部动画创作经验倾囊相助。
无论是主要形象和一些次要的小人物,每个造型都带有强烈的中国元素,尤其是京剧戏脸风格,又极具原创精神。
为了将美猴王画出猴样,万籁鸣一开始托人找来一群猴子做参考,结果猴子上蹿下跳折腾得大家受不了。
最后,万籁鸣另辟蹊径,他请来被誉为“南猴王”的武生艺人郑法祥,为画师们现场表演猴戏供临摹。
万籁鸣要求画师们都必须学会翻云手,舞花棍等京剧表演招式,大家对着镜子表演,从而画出各种角色动作和表情。
在这样“疯狂”的创作环境中,各种活灵活现的角色跃然纸上。
历时4年绘制17280张画稿,《大闹天宫》最后终于上映。
小时候最讨厌孙悟空难逃如来佛祖手掌的万籁鸣,终于看到了荧幕上的孙悟空打上云霄宝殿,意气风发地大闹天宫。
那一刻,他的西游梦真正实现了。
手冢治虫是他的超级迷弟,凭七万张手稿,他创作了中国动画的巅峰。
六十年过去了,当我们回看《大闹天宫》时,不由得感慨上海美术制片厂这块动画圣地的衰落。
看着正在国内霸屏的动画片,以及被美漫、日漫侵占的动画市场......
只能默默地回望从前,那些五彩斑斓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