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戏骨两个字都用烂了,什么叫戏骨?蒋雯丽才是标配。
“我缺少一部电影代表作”,蒋雯丽曾经这样说过。但是自从她有了《立春》,在这部被影评人评为“切入内地女性强悼自省的鲜活心曲”的电影中,蒋雯丽贡献了精彩细腻的演技。这不仅为她臝得了罗马影后的桂冠,还让她成为了今语电影内地影评人票选下当之无愧的最佳女主角。
父亲是工程师,母亲是铁路局话务员,蒋雯丽的人生似乎离表演很远。虽然父母均为文艺爱好者,让蒋雯丽自小接受艺术熏陶,但是无论是世界名曲还是体操舞蹈,不过是生活的点缀,从未同理想和未来沾上任何关系。所以高考那年,落榜的蒋雯丽很自然地去读了安徽水利学校,毕业之后,也理所当然地进了自来水厂。演员,对那时的蒋雯丽而言,是个虚无缥缈的词汇。
原本安安分分当着工厂女工的蒋雯丽,却碰上了全国城建系统汇演。其自小积累下的文艺素养不仅让她在群舞演员中脱颖而出,舞台总监的赏识更让她生出了北上考电影学院的想法。
1988年,19岁的蒋雯丽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参加了北影的入学考试。一脸温婉的她并不具备惊艳气质,入学考试的考官开始的时候也非常犹豫要不要收下这么一个地位尴尬的学生,谁也没有想到,正是这个平平淡淡的学生在集体小品中脱颖而出。
命题小品给众人设下想象自己在唐山大地震中失去所有亲人的情境,所有的学生都用哭天喊地、顿足捶胸来表达内心的悲凉。唯独蒋雯丽只静静坐在椅子上,神情呆滞地仰望著天空然后两行热泪缓缓流下。此时的蒋雯丽已经显现出基于表演上的内省气质以及对于角色的深刻解剖理解,正是这一点让她顺利考入了北京电影学院。
入学后,蒋雯丽的片约不断次出演电视剧便获得了飞天奖的提名认可,这对于一个青年演员而言是相当大的肯定。但体验派演艺路数和本人的温婉气质却让她一直只能是个尽职的好演员,并未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直到28岁那年,蒋雯丽出演了《牵手》中那个三角关系里不被爱的妻子,该剧的话题性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蒋雯丽自此走红,也因此被锁死在人妻人母的贤良角色上。作为一个演员,蒋雯丽并不甘心重复自己,事实上,她在迄今为止的演艺生涯中从未停止过对於角色和表演的突破。
1993年《霸王别姬》中她出演了一个风尘女子,虽然仅仅在开场出现了几分钟,却十足惊艳,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该角色不过寥寥数语,顾盼流转间却气场精准。蒋雯丽用该角色证明了自己的演艺广度,也证明了体验派演员能够完成方法派演员的细腻表演效果。无奈,此后像陈凯歌这样能够挖掘出蒋雯丽实力的导演实在太少。
直到《女帅男兵》,她才再次获得了表演的快感。豪爽的男队女教练尽脱温婉气质,但即便她一反常态在片中嘶号撒野,即便华表奖嘉赏了她的这次表演,该人物的细腻复杂度显然还是未够到让蒋雯丽过足戏瘾的地步。
她一直在等待一个好角色,个能够释放自己能量的角色。无奈大多数时候,导演只需要她演一个《刮痧》里面恰如其分的年轻母亲。虽然《台湾往事》的华表奖证明,蒋雯丽的淡定沉稳能够催发出个人史诗的怀旧气质,但当她在小荧屏上找到了《大宅门》里的老姑娘白玉婷时,银幕上的她始终未找到一个突破口,直到《立春》。
体验派的突破自我之旅始终是比较艰巨,因为无论你费了多少心力,所有的人都以为你演的不过是自己。而所谓的突破,其实就是让观众相信,银幕上的那个人并不是你。
有影评人对于蒋雯丽在《立春》中表演的赞许是:脱胎换骨。那确实不是蒋雯丽。而这个脱胎换骨,不仅仅是外貌上的增肥扮丑,学说包头话,练习美声……这些外部的形象、行为细节上对于人物的接近,更重要的是让蒋雯丽得以在情感上直接体验角色的境况。
而精准细腻的剧本,导演顾长卫为影片设定的苍凉影像,都为蒋雯丽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创作氛围,使得她能够将自己对于理想的追求以及碰壁的感触全部融入这个大龄文艺女青年的身上——最后,她就成了王彩玲。
也许,从演员个人的成长上来説,《立春》未必完成了蒋雯丽阶段性的进步。它只是证明了一个体验派演员的胜利,需要一个真正有力量的角色来成就。但正如香港导演翁子光评价说的,蒋雯丽低调平缓,充满心理暗涌,阴暗无奈得内敛细致。王彩玲的确提供给了体验派的蒋雯丽完美的内心驱动载体,而在鲜有演员能为角色牺牲至此的今天,蒋雯丽以己入戏的精神也值得嘉赏。
《金婚》中的她演技一如既往的精彩,跨年龄的表演让我们的父辈看到了当年的自己,徐浩峰的《师父》里。蒋雯丽洗尽铅华,无痕迹表演成就了一位在武林中颇有威望的惊艳角色。
蒋雯丽,天生好戏之人,天生演技派。戏骨二字当之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