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看小说有一个毛病,那就是总是喜欢边看边脑补:如果拍成电视剧,谁来演比较合适呢?
我以前看到好的小说时,就在心里祈祷:千万不要拍成电视剧,一拍肯定毁原著。然后就会给周围人推原版小说看,可事实是:现代人哪有时间来看小说啊,追电视剧都嫌累。
好吧,所以我现在看到好看的小说,就会想天赶紧拍成电视剧,然后广而告之,告诉别人:这部剧的原版小说有多精彩。
比如说我最近看的这本小说——《藏锋》,讲了一群特警的故事。这么说,你们可能脑子里的画面比较模糊,找不到小说的整体基调,但我只要说这小说作者的其他作品,你就一定能脑补出大概画风来。
还记得去年那部《三叉戟》吗?就是让陈建斌和胡可分别获得第29届华鼎奖男女主角的那部高分剧,它原版小说的作者叫吕铮。
现在这部《藏锋》就是吕铮的长篇小说新作,他是全国公安作协的签约作家,写过多部关于公安的小说,并且多部被改变成了电视剧。小说作品也多次获得金盾文学奖、全国侦探小说奖等等一大堆头衔和荣誉称号。
所以说,这部《藏锋》也一定是值得期待的佳作,反正我是一口气看完了。
《藏锋》写的是一个“字警”在特警队伍里逆风翻盘的故事,所谓的字警就是一个在书桌和电脑前舞文弄墨的“书生”。
故事的主角叫谭彦,被旁人取外号为“谭荣誉”,因为他多年来一直谨小慎微如履薄冰,生怕主角会犯下什么错,也希望自己能在工作上出彩,好得到被提拔的机会,所以一心想升职的他,被人取了个“谭荣誉”的外号。
和他同期的警校同学,都成了自己单位的“一把手”,只有他,前路渺茫。
可是,越是想不出错,越是想把事情办好,就越会出错,所谓的“墨菲定律”从来不会缺席。
三十好几的谭彦,老婆出轨了,然后离婚了,老婆出轨的理由是:你工作太忙,我需要生理和心理上的慰藉。他想好好把一场“英雄事迹报告会”办好,结果临时出了岔子,好好一场英雄报告会,变成了家属的抱怨会、讨要说法会。
原本指望着靠这场“英雄事迹报告会”平步青云的谭彦,没想到栽了个大跟头……
以上就是故事的背景交代了,电影或电视剧的主角出场都是这样的,男主角情场、职场双双失意,然后被发配到一个和自己气场完全不符合的地方,重新开始。最后通过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在另一个地方大放异彩,重新找到人生的方向,重新定义了自己的三观。
《藏锋》基本上也是这样一个故事,“英雄事迹报告会”办砸了之后,他被调到了特警队做政委。那可是一支被号称最难管教的队伍:管理混乱、纪律涣散、迟到早退现象严重、家长制做风、互相之间不称同志,反而以兄弟相称……
总之就是,难管理。
上面把谭彦调过去,就是希望他可以好好把握这次机会,为自己打一个漂亮的翻身仗。只要把队伍管理好了,那么两年后的谭彦就不再是那个被人戏称的“谭荣誉”了。
故事便从这里正式开始了……后面的剧情节奏很紧密,人物的转折也很自然,每一个人物形象都很立体,反正一口气看完了,很爽,也让我真正认识了这一群有血有肉的可爱的人。
为了不剧透,我就不接着聊具体剧情了,说说别的吧。
这是一群男人的戏,我一个女人看起来也觉得很过瘾,唯一的缺点就是:感情戏太尬了。真的想和作者喊话,咱下次写男人就好好写男人,可以吗?感情戏真的很多余,并且这位作者可能是一位大直男,他的感情戏写得真的很尴尬,女主塑造得也很不讨喜,不过还好,女主戏份不多。
这让我想到《三叉戟》里面的那几位女性角色,除了胡可,其他都塑造得不好。
这部《藏锋》里的那位女性角色,真的太不讨喜了,感情来得也很莫名其妙。当然,抛开这一个小缺点,其他的都观感很好,也幸好感情戏不多。
呼喊了作者“下次不要再尬加感情戏”的请求后,再来聊点正经的,也就是这帮一直守护我们安全的特警们。
我在看小说的时候,一度热血沸腾,也理解了为什么那支特警队伍是“家长制作风”、“以兄弟相称”,因为他们是随时要和危险份子真刀真枪正面对抗的特警,随时都有生命危险,只有过命的交情,才能放心地把后背交给自己的兄弟。
当然,这些特警们也不是神,他们不是一生下来就如此信仰坚定,他们也有过矛盾和纠结、选择和放弃,以及普通人的那些小心思。
书里有兄弟情、有家国情、有使命、有信仰、有矛盾也有纠结,也正是这样接地气的感情和相处氛围,才会让谭彦这个做一步想三步的谨慎得过头的“字警”,共情于他们。
这是一个“字警”在特警队里猝炼重生的故事,也是一个让我们普通人直观感受“特警”真实生活和工作日常的好机会。
整部小说,剧情没得说,很完美,高能反转,是一篇妥妥的爽文。主题思想也很明确,关于名和利、关于真相和生死,感受完剧情的“爽”之后,带给我们的就是深深的思考。
这个世界上没有奥特曼,也没有超人、蜘蛛侠,更没有超级英雄,我们的人民警察和解放军就是我们真正的守护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