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国家广电局发布了一个加强文艺节目人员管理的通知,其中明确要求“严格执行主持人持证上岗”。于是,有专家建议对演艺人员也实行持证上岗,“凡是没有注册登记的,各平台均不予录取”。
那么,理性讨论一下,你觉得演艺人员是否必须持证上岗?网友们对态度意料之中地分成了两派,一方表示支持。
另一方觉得没啥必要。但可以对入圈的最低学历作出要求。
导演贾樟柯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回答了这个问题。他的态度是,“艺术创作应该不拘一格,很多演员的才能无法用世俗的标准衡量”。
意思很明显,贾樟柯也认为没必要。而这样的结论从他口中说出,绝对是让人信服的。
《纽约时报》曾经有过一份榜单,选出了21世纪以来最伟大的25个演员,赵涛便是其中之一,也是国内唯一上榜的女演员。
贾樟柯的作品多以纪实风为主,选角上,他也偏好“素人演员”。比如《三峡好人》中的韩三明。
《天注定》里的罗蓝山。这样的题材作品中所需要的真实感恰恰只有没有表演经验的演员才能带给观众惊喜。
这样的机会,也给了不少”天赋型选手”发光的舞台。其中最典型的,当属周迅。
周迅的表演,胜在一个灵字。每次,只要导演开机,不管她的角色是大是小,她总有魔力打动观众。22岁时在陈凯歌导演的《风月》中跑龙套,但他眼泪婆娑的这一幕,却是电影的经典镜头之一。
《大明宫词》里,她出演的少女版太平。
将少女时期的娇俏灵动和爱情中的纯真炙热展现得淋漓尽致。
她纯熟的演技,最精妙之处就在于,她对角色把握的精准。电影《李米的猜想》中,有一段是角色内心独白的长镜头。她娓娓道来的故事里,仅用眼神和细微的表情变化,恰到好处的哽咽,便完成了和观众的隔空共情。
同为天赋型选手的,还有黄渤。
是的,没错,黄渤出道之初是歌手身份,青涩时期还组过乐队。
在音乐上收获寥寥的他,26岁时才决定报考北影,连续考了两年,都没考上。等到第三年,好不容易考上了,学的还是和表演不太沾边的配音专业。
但黄渤天生就是要吃表演这碗饭的选手。他在塑造小人物上的能力很抓人眼球。
《疯狂的石头》里,他是黑皮。
《斗牛》里,他和牛二浑然一体。
《杀生》里,还能魂穿牛结实。
不管是哪个地区哪个职业的小人物,性格是憨厚老实还是狡黠,黄渤的诠释都很有说服力。
归根结底,演员这个行当,学历、奖项、经验都可以为自己背书,但决定演员真正价值的是作品中所呈现出来的质感和观众的反馈。
陶虹谈及天赋型演员时曾说,如果你有天赋,那么请你百分之一百努力,如果没有天赋,可以考虑转行,
好演员需要的是内心对表演事业真正的敬畏,并且愿意为之去打磨,去拼搏,一纸证书不能证明也无妨决定他们能否闪光。
但对于没有演技也不愿努力的“塑料演员”来说,潮水退去,最先被看出脑袋空空的也必然是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