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同存异,探寻世界电影“新浪潮”丨聚焦·北影节

麻花影视Aaron影视资讯人气:431时间:2023-09-03 05:34:42

编者按:

截至9月23日,2021年中国电影总票房收获343.05亿元,同比疫情前2019年1月1日-9月23日470.99亿元总票房下降27%,“后疫情时代”的中国电影行业,局势仍然不容乐观。

恰逢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开幕,中国重磅影人齐聚北京,探讨当下中国乃至国际电影产业热点话题,为电影行业搭建更高效的沟通平台,助推中国电影产业突破困境、跃阶发展。

烹小鲜(pengxx01)联盟作为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论坛特别支持媒体,推出『聚焦·北影节』专题策划,为大家带来最新鲜、最有料、最具有观点的行业报道。

本篇为专题的第三篇文章——「求同存异,共筑电影新视角」——从北影节“天坛奖”的影片出发,探寻电影之美。

9月25日,在第十一届北京国际电影节主竞赛单元“天坛奖”国际评委会媒体见面会上,评委主席巩俐携评委陈坤、陈正道、乌尔善、张颂文亮相。宣告本届“天坛奖”的评奖工作已全部完成。

受疫情影响,“天坛奖”评奖委员会的两位国际评委雷尼·哈林、娜丁·拉巴基未能到达现场,但评奖的过程,两位都在线上参与了讨论,共同商议评奖结果。

作为国际A类电影节的最高奖,本届北影节“天坛奖”共收到77个国家和地区的889部影片报名参赛,其中《关于我妈的一切》《攻城日记》《信誉》等15部国内外佳作入围。

从选片角度看,北京国际电影节作为国际A类电影节的包容性、把控影片质量的严苛度,以及视角的多元化可见一斑。

见面会上,评委们对今年“天坛奖”的质量与视角予以了肯定。陈正道表示:“能看到用很多不同的角度去呈现一个故事,例如这次入围影片中就有两部电影用不同的角度去诠释战争,也用不同的电影手法语言,甚至用比较独特的角度去诠释女性成长。”

从首次设置的“官方场刊”看,丹麦导演比利·奥古斯特的新片《信誉》、瑞士导演奥利弗·瑞斯执导的电影《笼中鸟》、俄罗斯导演伊万·特韦尔多夫斯基的《会议》、伊朗导演哈米·拉梅赞的《此时此爱》几部影片最受媒体认可,已经上映的中国电影《关于我妈的一切》也拿到了多个四星。

这些影片展现出的多元性和国际视野,不仅让评委们赞叹不已,未来也将引领青年创作者找到更好的艺术表达方式与国际化语言

“天坛奖”入围影片

本届北影节“天坛奖”,共有12部国际影片入围。

正如评委所言,无论题材还是视角,这12部国际影片都打破了过往电影的一些限制,为中国观众展现出截然不同的国际面貌。尤其是一批聚焦当下现实的作品,除了电影本身的艺术性,也颇有社会价值。

譬如被称作非洲版「一千零一夜」的《国王之夜》,发生在非洲大草原的监狱中。作为统治者,黑胡子为了保持对其他囚犯的控制,采用一种“讲故事”的仪式,被选中的人必须以《天方夜谭》中谢赫拉扎德的方式,讲一整晚故事。

而今晚被选中的扒手,他的故事不仅令扎马王难忘,更像是非洲草原上关于暴力和自由的寓言。

《国王之夜》剧照

俄罗斯电影《攻城日记》又将观众拉回上世纪40年代的欧洲,讲述了人类历史上最长、最严重的围攻——列宁格勒战役。

影片没有展现正面战场,而是还原了当时室外气温零下30度,没有水电、公共交通的残酷环境,并聚焦一位刚刚埋葬丈夫,希望在自己死前见一眼父亲的年轻女人。

片中,观众可以和女人共同穿越城市,遇到不同的人和故事,感受当时人民的苦难,并最终在女人和父亲的对话中找寻生命的意义。

《攻城日记》海报

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讲述一位年轻、激进,不断和瑞士陈旧制度作斗争的律师,和被称作“越狱之王”的罪犯相遇,并在观点对抗中产生爱意的《笼中鸟》,颇有哲学思索,有一定的观影门槛。

但影片将监狱比作鸟笼,两位主人公在“铁网”内外相互交织,又各自孤独的爱情,还是能让观众在主题探讨的自由之外,获得更多的体验。

《笼中鸟》剧照

丹麦电影大师比利·奥古斯特的新片《信誓》,根据同名小说改编。影片以晚年女作家和年轻诗人为抓手,通过二者巨大的社会地位差距,探讨了并不主流,但更加深刻的女性议题。并以此出发,进行了道德和艺术之间如何抉择的讨论。

同时,影片关于爱情与事业,理想与生活之间巨大矛盾的较量,与角色本身流动于世俗与艺术之间的设定,都值得细细咂摸。

《信誓》海报

此外,讲述临终护理的《生命的停车场》,从PTSD患者视角出发的《会议》,讲述两个老男人日常生活的《不得安息的老妇人》。都以老人为主视角,通过衰老的肉体,或探讨人类的精神,或窥探这个世界。展现出更高维度的社会观察。

这些地域千差万别,观察者与观察对象也皆然不同的影片,共同组成了目前国际电影的新思潮——从现实出发,回看“文明”的发展。

而被附在镜头语言上的社会语言,与背后作者的文学性,或许才是对中国电影人应该追求的方向。

除了视角的多元化,入围本届北影节“天坛奖”的国际影片,多部关注到了青少年,从不同的环境、经历与选择,讲述了世界范围内青少年的成长。

阿根廷电影《韦素山丘的学校》和之前在内地获得口碑、票房双丰收的《奇迹男孩》视角类似,讲述自闭症少女在父母的陪同下,不断寻找适合生存的环境,并最终在河边小镇重新面对生活的故事。

影片与少女探索世界的节奏一样,小心谨慎、不急不缓,观众也能随之体会自闭症少女的心路历程。

《韦素山丘的学校》剧照

《坠雪少女》的话题则更为露骨,在导演沙琳·法维耶的镜头下,影片不仅关注15岁的天才滑雪少女,作为运动员的成长。通过训练期间教练对少女的性侵,还刻画了男性性侵时虚伪的心理历程。

在个人努力和外部伤害的夹击下,在外训练的少女无人痛惜的经历,更强化了观众对人物的情感。

《坠雪少女》剧照

颇具童话色彩的《遥遥月岩行》,刻画了一场特殊的友谊。很少出门的九岁女孩,和被警察追捕的十六岁男孩,因一系列意外成为朋友,电影以二人结伴前行的过程为主线,外围包裹着女孩父亲和警察的世俗观点,组成了矛盾又指向性明确的作者观点。

以导演儿时经历改编的《此时此爱》,又将目光转移到难民身上。《新京报》评价称:“这部带有导演自传性质的影片,最不缺的仍是亲人、友谊和温情,用非常细腻的情感和朴实的画面展示着生活中积极的一面。”

而除了温情,少年在大时代下的挣扎和坚持,也展现了作者电影的独特魅力。

本届“天坛奖”对青少年的关注,似乎不是一种必然,更像是偶然得之的神来之笔,展现了一批创作者对个人童年的回溯以及对电影创作更高难度的探索。

电影学者戴锦华曾认为电影艺术正在“消亡”,但从“天坛奖”入围的影片看,全球的创作者仍在尽最大努力“拯救”电影。

除了12部国际影片,赵天宇导演的《关于我妈的一切》、李亘导演的《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刘智海导演的《云霄之上》三部中国电影也在“天坛奖”评选中同场竞技。

虽然都是中国电影,但三部影片的视角截然不同。

譬如《如果有一天我将会离开你》,讲述的是中国交换生在日本留学的生活经历,故事和情感上有浓厚的中国色彩,摄影和美学却是日式风格。

长期致力于诗性电影本体研究与实践探索的导演刘智海,挑战战争题材,拍摄了《云霄之上》

。电影将年轻的红军战士,富有革命忠诚的军事行动,塑造的如诗般“温柔”,其情感反倒更加浓烈。

已经上映的《关于我妈的一切》则更关注现实情感,提出“如果妈妈只剩下四个月的生命,这家人的生活又该如何继续下去呢?”的深刻议题,将母亲的重要作用通过娓娓道来的故事展现在观众面前。

这些中国电影在题材和情感的探索,和国际范围内对电影视角和文学性的新尝试,似乎能瞥见世界电影全新的发展方向。

这些影片所展现出的多元化和包容性,不仅让观众受益匪浅,更鼓舞众多年轻导演坚守电影初心,不断创作高质量电影。

而电影艺术,也因为新的方向,孕育出无限可能。

本站所有视频和图片均来自互联网收集而来,版权归原创者所有,本网站只提供web页面服务,并不提供资源存储,也不参与录制、上传
若本站收录的节目无意侵犯了贵司版权,请发邮件至jmlliu@outlook.com (我们会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侵权内容,谢谢。)

© 2025 麻花影视 苏ICP备8888888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