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令狐伯光
上映13天,《长津湖》的票房已经正式突破42亿了,目前预测本片的最终票房突破50亿很稳 ,超越《你好李焕英》的机率也有很高,但是超越《战狼2》的57亿,目前来看似乎是不太可能的了。
这么一来,除了中国电影影史票房榜前二名都是吴京之外(还有现在排名第四,将来排名第5的《流浪地球》),中国电影票房前二也都是“主旋律”电影,如果算上中国影史票房前20名就更厉害。
因为还有第8名的《红海行动》,第11名的《我和我的祖国》,第14名的《中国机长》,第15名的《我和我的家乡》,这个电影占比确实很高了,《流浪地球》《八佰》《我不是药神》当然不是主旋律电影。
这个时候,通常就有很多人说现在“主旋律”就是中国电影爆款密码,再加上有些“主旋律”电影质量确实欠奉,再和现实的某些思潮结合嘲讽者众多,但是“主旋律”真的是中国电影的票房密码吗?
如果“主旋律”那么好拍就好了,其实主旋律电影才是最难拍的。
中国电影进入“主旋律”时代?你问过那些扑掉的主旋律电影吗?
自2015年吴京的《战狼1》,再到林超贤导演的《湄公河行动》,直到2017年吴京的《战狼2》过后,中国电影的发展和之前有着明显的分界线,主旋律题材确实也越来越多。
这个背后有着现实的客观、甚至是主观的因素,那就是随着新时代中国的国力、经济和综合实力进一步的提升,中国观众的文化自信,大国自信确实都跟着在增长。
比如吴京导演的《战狼》系列,林超贤导演的《行动系列》能够出现,原因是更早之前的真实“撤侨事件”的改编,中国观众对于影视文化的内核表达一向比较讲究真实性,不会像韩国电影《摩加迪沙》把其它国家的历史事件安到自己的头上。
在此之后,中国的主旋律影视剧确实变多了,而在李晨的《空天猎》失败过后。这种现代军事动作片告一段落,我们很少再看到同类电影,恰好现实里中美关系有着巨大的变化,再到2020年的“疫情”事件。
这种现实环境的巨大变化,导致新时代的中国观众在文化自信上,大国自信非但没有消减,反而更加的浓郁,而且比起前几年的主旋律作品。现在的观众要求是更高了,影视作品要更要还原历史,还原革命年代真正的精神。
这种大环境之下,中国主流影视圈的主旋律作品确实越来越多。比如中国主流电影领域,基本都是类型片框架 主旋律底子的一种结合,这几年的顶级大片基本都是这种模式。
灾难片《中国机长》《中国医生》《峰爆》,不都是灾难片的框架 主旋律的底子。体育片《夺冠》,《攀登者》,未来的《中国乒乓》都是体育片的框架 主旋律的底子。
原来中国战争片之前还是《八佰》这种第六代导演个人表达明显的作品,《金刚川》和《长津湖》都是官方部门站台 多个中国顶级大导演 全明星阵容 大投资的主旋律类型大片。
更不用说,《我和我的三部曲》这种就是这种背景诞生的中国主旋律电影了。
所以,2017年吴京的《战狼2》过后中国电影中这个“主旋律电影”确实在迅速崛起,但是它是有着背后客观、甚至是主观大环境的原因,这个是事实也用不着否认,更不是什么指责的事情。
不过,很多人为此觉得“主旋律”就成了中国电影票房密码?这就属于真的不懂影视产业发展,如同国产主旋律电视剧一样,每年正式播出的主旋律剧的有几十部,但真正叫好叫座的也只有《山海情》《觉醒年代》,再到正在播出的《功勋》。
这个放到主旋律电影里也一样,每年上映的主旋律电影多达数十部,但真正口碑、质量和票房三位一体的爆款也就那寥寥几部。很多观众对于某个时代环境里出来的人就说人家“运气好”,却没有考虑到人家是如何抓住机会的。
《长津湖》大爆只因“主旋律”?你怎么没看到它对中国战争片的突破
“主旋律”电影从来不是问题,问题是如何把主旋律拍好。主旋律电影真的很难拍,尤其是新时代的中国电影拍的是过去的时代;这个时代我们已经商业化了,流行文化深刻的受到西方的影响,但是革命时代的是集体主义,革命精神。
中国观众经过了“中美关系”的变化非常要求要还原历史,要求还原革命精神。这好拍?这太难拍了好吧。特别是对于经过商业时代、再到“流量经济”的中国影视圈。
以主旋律电影而言,中国电影最大的问题已经不是影视工业,而是在内核表达上面。而绝大多数的主旋律电影都在集体主义(正儿八经的历史),与个人英雄主义(艺术化,还是学习西方的艺术化)纠结。
这几年不管什么主旋律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导演和编剧对于上面套的理解上。
1、香港导演因为生活环境是完全不同的,他们压根不理解内地革命精神和人民生活,完全是凭经验在完成任务;优点是他们的影视工业经验一直挺丰富的,而且完成任务表达上不会“阴阳怪气”,缺点就是不理解就拍不出真正的革命精神,内地观众想要的那种历史厚重感、真实感。
如网友对于香港导演拍摄主旋律影视剧的评价,不管什么都能给你拍成“黑帮打架”。
之前的好几部战争片彭顺导演的《我的战争》,刘伟强导演的《建军大业》便是如此。其它香港导演还拍过很多类型片 主旋律的商业大片,但是主旋律和类型的结合都很生硬。
比如《中国医生》前半段的职场专业,角色情感处理等方面做得不错。最大的问题在于后半段叙事结构失衡、大量细节没有展开与关晓彤那条线是废笔等等问题。
比如今年上映的《中国医生》而言,这电影叙事结构,角色情感处理基本就是医疗专业来一段,跟着煽情;医生困难来一段,跟着煽情;病人困难来一段,跟着煽情——
2019年的那部《烈火英雄》更是看着放大版。前面灾难场面和救援场面来一段,整部电影下半段全在煽情,结构叙事和情感推进非常的失衡,至于《攀登者》的“珠峰爱情故事”更不用多讲了。
唯一在主旋律和叙事结构处理最好的香港导演是陈可辛,从《中国合伙人》到现实题材《亲爱的》,时代和环境把握甚至好过很多内地导演,《夺冠》的可惜在于没找准历史定位,没解决现实人物问题。
2、内地导演的问题第五代、第六代大导演倒是有过生活经验,他们影视工业已经不输香港导演了,很大程度上比更加西化的香港导演更有厚重感,更加追求内核艺术的表达,有种艺术和商业想兼具的心思。
这个缺点都说烂了,那就是他们在当时观念深受当时西方、日本思想文化影响。在表达集体主义、革命精神上南辕北辙。导致内地导演拍的大量主旋律电影也挺难看的,这种难看又分作两面。
一是某些导演还试图试图走“宏观叙事”的路子,但角色全用当红明星去堆,还想用流量那套去带观众,很多明星选角完全不符合历史人物。宏观叙事上人物和大事件太多,全是走马观花一点不走心,电影很难看,票房也很低。
今年就有这样一部主旋律大片,这里就不提名字了(因为好像还不能说不好)。
二是第五代、第六代导演试图用西方思想文化叙事去解读,甚至是解构那个时代的中国精神,你说这味儿它能对喽。
最后我们回到《长津湖》上,它为什么能成为爆款?
除了它恰当的时机出现在适合的档期上,这电影如果单纯讲质量确实问题也不少,但是一个内地大导演 两个香港大导演居然规避了之前主旋律电影的问题,同时双方结合居然起了奇妙的“化学反应”。
前面半个多小时很明显就是陈凯歌拍的,他诗意一般的浪漫主义。以前整部电影里老是顾此失彼,但这部电影里对于表达为了“保家卫国”而前往战场的志愿军战士精神是恰到好处,伍万里打开车厢看到长城,更是神来之笔。
中间炸塔的部分明显是林超贤导演拍的,战争场面和《红海行动》有得一拼。它不但表现了战争场面好看(娱乐性),又还原了当时战争的惨烈(真实性)。
徐克导演可能负责整部电影的特效方面,这方面说实话不太出挑。
《长津湖》能够爆炸本来三位导演都可能不太能拍好,但是结合在一起还是比其它主旋律电影强了一些,至少在类型片 主旋律上都没有太过跑偏。虽然结构叙事和角色情感表达不足,但味儿总算是对了。
如同大多数观众看完《长津湖》一样,觉得这部电影太长不完美但能接受。
尾声
“主旋律”真的就是中国电影的票房密码吗?答案是主旋律电影恰恰是最难拍的。
我们仔细想想,中国影史第一的《战狼2》现在看质量好像也差些。但回想当时它出现的时候还是中国娱乐圈“流量经济”的巅峰,各种ip 流量明星 粗制滥造 流量宣传就能赚得盆满钵满。
《战狼2》不但影视工业一扫当时中国影视圈的靡靡之风,内容表达上更是抓住时代风口开创中国现代军事动作片的风潮,这对于中国商业类型大片是有推动的,一如《流浪地球》之于中国科幻大片一样。
再然后《红海行动》就是把这个战争场面做得国产电影的极致,所以也就成功了。
《长津湖》就是相同的道理,它单讲质量一样不完美。但它又是抓住了新时代,新环境下的时代脉络。同时在影视工业和其它方面都有巨大的进步,这才是这部电影成功的原因。、
如果《长津湖》后能出现下一部“抗美援朝”版的《红海行动》,这部电影的影响也就来了。更何况,这部电影的影响还远不止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