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部战争巨制,《长津湖》是合格的,短短两天时间,《长津湖》的票房就突破了6亿,还打破了国产电影11项记录。
对观众来说,176分钟的时长转瞬即逝,无论是开头的祖国大好山河,还是中后段热血沸腾的战争场面,都体现出了国产优秀电影的气质。
不过,电影终究是电影,虽然《长津湖》已经极尽还原了历史的原貌,但它跟当年真正的战争相比,还是有些出入。现在,就让我们看看电影《长津湖》和历史上的长津湖,究竟有什么不同。
首先就是重心的区别。电影中,导演以一个连的视角切入,试图以小见大描绘整场战争,将重点放在了新兴里的歼灭北极熊团战役上。
而真正的长津湖,志愿军的主要目的就是引诱美陆战一师进入长津湖地区,然后进行围歼。整场战斗超过一大半的兵力都在战场西边,至于北极熊团则是东边一个给美军主力打掩护的部队罢了。
我们对长津湖的第一印象应该都是冰雕连,当时第九兵团彻夜奔袭,将美陆战一师分成了4段。然后美陆战一师层层突围,志愿军则是在零下40度的冰天雪地里,和敌人的坦克赛跑。杨根思的故事,都发生在这条线上。
电影中对冰雕连和杨根思的介绍都不详细,尤其是冰雕连,还不到1分钟的镜头。这一点也是很多观众打低分的原因。
说完了不同之处,我们再来说说《长津湖》优秀的地方。
许多军盲都喜欢把三三制挂在嘴边,这些人看到《长津湖》中的密集冲锋后,就会说电影不尊重历史。
实际上,三三制是由东野创立,而第九兵团是华野的队伍。华野刚刚进入朝鲜的时候,还不会熟练使用三三制。
还有,志愿军的密集冲锋不是人海战术。按照兵力来说,志愿军的确比美军人多。但是,抗美援朝不只是我们和美国人打,志愿军面对的是17个国家的联军。密集冲锋是因为志愿军擅长穿插作战,哪怕在同等兵力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敌人迅速分割包围,所以在敌人眼里,一直都是志愿军人多。
电影的最后部分,出现了志愿军站在海滩上欢呼的画面,一些观众认为这一段不符合逻辑,因为志愿军站在海边,必然会受到美军舰艇的回击。
然而,历史上的长津湖的确出现了类似的场景。
长津湖一役的最后一幕,出现在兴南港。美国军史《朝鲜战争中的美国陆军》中,就记载了兴南港那令人难忘的一幕。
当时,志愿军的追击部队出现在了海岸附近,而海岸上则是10多万美韩联军和1.75万辆汽车。也就是说,数万名忍饥挨饿,冻得瑟瑟发抖的志愿军战士,包围了10万名装备精良的敌人。
长津湖是悲惨壮烈的,电影中我们可以直观感受到志愿军和美军之间的差距。他们吃着鲜嫩的鸡肉,喝着温暖的咖啡,而我们却只能啃坚硬的土豆,为了不让敌人的侦察机发现,就连火都不能点。
在零下40度的严寒里,美军的保暖措施一应俱全,手套、大衣、帐篷,什么都有。可我们的战士,连棉衣都分配不齐,晚上我们是将被子铺在雪地上,互相抱着取暖的。
电影中,吴京的连队看到信号弹升起,随后发起了冲锋。但是在现实中,有许多战士们都没能站起来,他们已经冻死在了雪窝里。
不过,即使有着这样巨大的差距,志愿军还是打赢了,那一座座冰雕的丰碑,美军见到了也会敬礼。他们或许不理解我们的坚持和信仰,但他们会尊重这支无畏的队伍。